茶商最近被职业打假人盯上,散茶无标签竟成了索赔把柄,2025年7月这事闹得沸沸扬扬,老实生意人反倒成了冤大头,行业信任遭破坏——法规该灵活适应实际,别让百年行规背锅。
散茶在普洱茶圈子里从来就是验货的硬规矩。
老茶客谁不懂?
上手看条索、闻干香,现场冲泡辨真假,这方法传了几代了。
牛皮纸袋一装直接交易,省去包装麻烦,专注茶叶品质。
可《食品安全法》硬套预包装标准,标签不全就违规,市场监管一来茶商百口莫辩。
职业打假人假扮顾客买散茶,转身举报索要十倍赔偿,专挑小商家下手。
他们真关心食品安全?
怎么不去查农药超标的茶园或内幕炒作?
那些造假窝点危害更大。
这股歪风正扭曲行业,茶商贴标签时手都在抖,怕漏一个字被告。
本该琢磨茶叶的心思全花在防人上,谁还敢摆好散茶出来?
消费者以后想验货都没地儿去,吃亏的还是普通人。
散茶交易重在体验,不是超市货架商品。
普洱散茶有历史根脉,以前茶马古道运饼茶,但家里口粮茶或贡品就散着存,方便取用保留原味。
现在新手入门也从散茶喝起,能直观感受山头差异,资深玩家用它对比饼茶品质。
硬套标签规定纯属懒政,既没解决真问题,还寒了诚信商家的心。
法规得看行业特色,建个溯源机制多好,让造假者无处藏身,比罚老实人强百倍。
气笑了!
职业碰瓷的装什么大尾巴狼。
有本事端造假窝点去。
茶商贴标签像做贼,以后谁给你看真货?
诚信商家不该被欺负,百年规矩值得守护。
市场乱象要管,但别让好人买单。